负责发货的商家也并非毫无干系。商家表示只负责收钱发货,对网上销售情况并不清楚■■★◆,发货规格为8盒每盒20克。从网店宣传的每盒100克到实际发货的每盒20克★★◆,中间这巨大的“瘦身”差异★◆■★,猫腻显而易见。以不实信息吸粉引流,最终货不对板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,扰乱了市场秩序■■◆★。
从法律层面看■★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◆◆■,此类行为明显构成欺骗消费者★■◆◆、虚假宣传■★。无论是招商团队、网店还是发货商家,只要参与虚假宣传这一过程中,都难辞其咎★◆★■★。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与公认的商业准则,是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24条第1款规定,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,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,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◆■◆◆■★,消除影响,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◆★★。
在商业世界里,靠忽悠或许能在一时吸引眼球、获取流量,但从长远看◆◆,必然难以立足■★◆◆■。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,一次欺骗就可能导致口碑崩塌★★◆★★■,失去市场信任。商家唯有秉持诚信经营理念,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,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■◆★★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,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惩处力度,净化市场环境,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■◆★■,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。
3月9日,多位网友反映,直播间主播称69■■◆◆◆★.9元可买8盒蓝莓,但他们收到货却发现,每盒仅有几颗蓝莓。3月10日◆◆,卖蓝莓的网店店主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,他们只负责接单不负责发货,自己也是受害者。(3月11日极目新闻)
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★■■★★■,商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★◆■★,忽悠式的虚假宣传现象却仍屡见不鲜★◆■■◆。此次事件中◆■◆◆★,网店广告极具吸引力,宣称顾客买4盒蓝莓送4盒◆■◆★■■,到手8盒,每盒100克★★■◆,总重800克◆★★★,仅需69.9元。蓝莓因特殊生长环境■★■◆■◆、娇嫩果实特性以及高营养价值,向来生产成本高、市场价格不低,这般优惠力度确实让人心动。然而◆★◆■,现实却给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★◆,各地网友收到货后发现★◆■■,实际规格与宣传大相径庭,到手的8盒蓝莓每盒仅20克。于是■★★,网友们不约而同选择退款■★◆■★◆,消费者虽未遭受经济损失◆★,但企图靠忽悠获利的卖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★★。
深入剖析这一事件,会发现其中责任链条错综复杂。看似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网店在宣传,实则另有隐情★■◆。网店自称新人,是被短视频平台的招商团队找上■◆★,分销蓝莓的诸多环节,如发货◆■■、寄送及找主播推广都由招商团队负责,自己不仅没赚到钱,还面临货款未退■■、赔付罚款的局面。若网店所言属实,那么招商团队理应承担虚假宣传的主要责任。但招商团队男子却称商品链接页面信息可能由招商团长编辑★■◆■,自己与之无直接联系■■■★★,将责任推脱得干干净净★■◆★◆◆。这一踢皮球的行径,尽显其缺乏担当,对消费者和合作店家极不负责★■◆■◆。